第551节(1 / 2)

不查不要紧,一查下去,竟然近两万,刘同知都觉得没法跟纪知州交代。

当然了,发现他们的真正来历之后,刘同知心道:“还不如是未统计的自然村寨呢。”

“这样都涉及两国外交了啊。”

他们宁安州岌岌可危。

纪元听完之后,直接道:“他们当然是天齐国未统计到的人口。”

啊?

纪元道:“去年前年统计人口的时候,不小心把他们忽略了,如今再填补上即可。”

啊?

这是,把人认下?

当作天齐国,乃至宁安州百姓对待?

“若承认,这是景国人,那我们要怎么办?”

肯定要把这些人送回去啊。

可他们愿意回吗?

肯定不愿意。

一边是欣欣向荣的天齐国,一边是虎视眈眈的景国。

他们这会回去,肯定会被景国官员责问。

所以,强行让他们回去,会发生什么后果?

这些人必然会四散而逃,逃到天齐国各地,到时候就更难管了。

堵不如疏。

就让他们留在这吧。

景国来问,就说不知道。

你们说这是景国的百姓?

那拿出证据啊。

等问到最后,必然会回归武力值的对拼。

而那会,他们宁安州的军队,也已经组建起来。

纪元把方方面面分析好,刘同知了然,立刻着手去办。

那些在山上的景国人也很忐忑,不知道他们以后会怎么样。

谁愿意离开家呢。

但在景国,真的过不下去。

景国王室,恨不得把人扒皮抽血,还迷信献祭童女。

既要他们的粮食,还要他们的儿女。

这日子真的过不下去。

这种忐忑当中,他们也没忘记开耕。

开耕梯田艰难,他们又没有工具,只能找趁手的石头,木棍,乃至用手来扒田地。

这在现代人,乃至天齐国许多人来看,都是不可思议的。

可景国人却已经习惯这样做。

刘同知带着农司,户司的人过来时,只觉得被狠狠震撼。

心里也升起一个想法。

幸好他们是天齐国的人。

真的是幸好啊。

官吏们过来,此地村寨的领头人还是很忐忑,只听让他们统计人数,一一报备的时候,他们才回过神。

这,这是什么意思?

刘同知道:“去年宁安州统计人口,把你们遗漏了,如今补上户籍。”

“水渠也要赶紧修了,没有农具的话可以去找农司租借,回头田地有收成了,还租金即可。”

刘同知把纪知州吩咐的事情一一交代。

“若不想租借,那可以经由户司组织,去往宁安州修路,先攒点银钱,也好过日子。”

“再者,会砍木头的,回头伐木会的人过来,你们可以加入,到时候砍木头赚钱。”

“田地会按各家人头分配,大家不要着急。”

一连串的政策下来,当地人听得都有点晕。

但说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