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此公事,纪元自然知无不答,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。
这些事,进一步刺激太子的神经。
他在纪元面前都想发脾气,生怕纪元真的转向三皇子那边。
若真的是如此,他处境会更加艰难。
纪元会吗?
很有可能。
因为太子隐约知道,纪元对高产的粮食很看重,谁能带回来海外的粮食,谁就会被纪元看重。
第二日,太子同样向皇上请求,他才是最适合出海的人。
不管是身体素质,还是对海的了解,甚至对蒸汽机的了解,他都是最合适的那个人。
他也一定会把高产的粮食带回来,让天齐国的百姓们吃饱,让天底下再也没有饿着的人。
这番话说的激动人心。
但也不代表太子真的能去。
第一个反对的就是皇上。
皇家父子关系,难免有些扭曲。
一直到八月份,第一次女子科举结束,朝中才最终做主决定。
太子终于在这件事上打败三皇子,获得了出海的机会。
太子强烈要求,朝中也多方位考量。
就连纪元也是默许的。
纪元甚至对太子道:“不管有没有找到,只要能回去,一切就好说。”
这话,等于是纪元的承诺。
差不得等于,太子你尽管去吧,这里有我看着。
太子兴奋点头。
他本就想去的,没人能争得过他。
只要出去了,就能证明他的能力。
他也会像纪元一样,成为百姓们的榜样,成为一呼百应的人。
当年在滇州府,他见识过,真正的被爱戴,被拥护是什么感觉。
只要他能回来。
他就能有纪元一样的待遇。
终于考上进士的殷茂,如今正在翰林院做庶吉士。
他在这场朝廷争斗里,显得格外弱小。
坐在翰林院里,他只觉得无趣?
之前听他爹说,翰林院多么多么森严,多么多么难缠。
还说什么,这里汇集了天下大事,天齐国的所有事,都会在这做出决定。
其实,也没有吧?
虽说太子党跟三皇子党争得你死我活时,让他觉得,自己在这弱小的厉害。
但抛开这些,其实挺无聊的。
正事不做,天天吵来吵去。
而这些旋涡里,都避开一个人,纪元。
似乎所有人都想得到他的肯定,他的答案。
但纪大学士一心扑在天齐国的建设上。
“是割裂。”殷茂忽然道。
是上下层的割裂。
京城朝廷,在天齐国飞速发展的近十年里,好像一直没什么变化。
这些上层人,还在重复几百上千年的套路跟故事。
但下面,他们看不到的民间,已经发生了聚变。
殷茂拍拍身上的官服:“这庶吉士,好像做不做都无所谓了。”
可转念一想。
也不是这么回事。
朝中的新派官员们,可不是这般。
他们有着无数的事情要做,有着无数的目标要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