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章(1 / 2)

补课的事她交给了三个学生,他们每晚轮流上课,她偶尔会去听听。

这一听就发现问题了,越霖这个老师当的一点儿忒不合格。

他上课怎么上的呢?

已知a,所以b。

中间具体的推断过程一点儿没有。

他还很诧异,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吗?

孟秋坐在后面,默默听了一堂课。晚上回去,把他叫了过来,问他:“最近布置的书看了吗?看到哪里了?有没有什么疑问?”

越霖回道:“看了,才看到第 三 章。”

又把自己的笔记本拿过来,翻自己看书途中记下的问题,一个一个问。

孟秋也给他来了一出“已知a,所以b”。

一次两次三次,越霖反应过来了:“对不起,老师,我错了。”

孟秋心平气和地说:“我平时给你们上课也像这样吗?”

“不是……”

有时候他们不懂,老师几乎掰开了揉碎了给他们讲,譬如某种材料,他们制备不出来,老师就亲自去实验室,手把手带他们做。

越霖垂下头,脸色羞愧:“我不该那么上课。”

孟秋道:“咱们现在不是在研究所,他们是一线人员,他们多知道一点,就可能多避免一些问题。”

“一栋大楼,地基重要,天花板重要,中间的每一块砖石同样不可或缺。”

“老师,我明白了。”

孟秋道:“你给我当助教吧,下面的两节课我来上。”

接下来越霖负责的两节课,他看着研究导弹、火箭炮、战斗机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话给他们讲解一个小小的元件工作原理,心中触动。

他真的明白了。

机械厂的人发现越同志重新给他们上课后,风格大变,以前说得不是不好,就是太高深,一节课讲的东西太多,有点难消化。

现在就不一样了,细致,耐心,时不时还问他们听不听得懂,要不要再讲一遍。

他们喜欢越同志现在的课。

秦厂长等人发现孟专家他们还给技术科的人上课,越发不好意思了。

孟秋道:“没事,刚好以这条生产线为例,顺便讲一讲。”

经历了国外“专家”的难伺候,再看孟专家他们,机械厂的一众领导们感动得都快哭了。

孟专家他们在厂里的这段时间,务必要把人照顾好!

江州第二、第三机械厂算是江州市机械厂的分厂,同在江州市,有什么事,他们也会把人带到总厂这边的招待所。

毕竟总厂大,招待所也更豪华。

江州第三机械厂的蒋厂长最近就要招待一位重要客人,他特地过来打招呼,让招待所的人帮他留一间五楼的房间。

招待所一共五层楼,一二两层是大厅和吃饭的地方,剩下的三层是住宿的,其中五楼的房间规格最高。

最近不是什么重要日子,总厂也没什么领导过来视察,蒋厂长原以为就是说一声的事,谁料招待所却说:“五楼不行,五楼住了人。”